舆情可不是“敌情”哦,相反,媒体就像是社会的“预警小喇叭”,一有热点事件、敏感问题,它就会嘀嘀嘀地响起来,提醒我们注意。虽然有时候这会让一些地方政府短暂地感到尴尬,但长远来看,这对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、推动社会进步可是大有益处的。
说起来,我们现在可是生活在一个“媒体大舞台”上呢。翻开报纸、转发微博、发布抖音、评论新闻……大家对社会、对政府的关心和期待,大多都是通过这些媒介平台来表达的。看看那些“华南虎”、“躲猫猫”、“钓鱼执法”“菏泽南站网红”“乐清交警锁喉执法还反问‘暴不暴’”“多名炫富网红被封号”等热门话题,不都是借助媒介迅速传遍全国的吗?现在啊,治理的方式和理念往往都是通过媒介来呈现、传播甚至放大的,可以说,一个“治理媒介化”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了。
好在现在各级政府的媒介意识也在不断提升。新闻发布制度越来越完善,新闻发言人频频亮相,越来越多的党政干部开始积极回复留言板、走进直播间。那些政府机构微博、抖音等新媒体矩阵也是随时都在发布权威信息,让我们的领导干部在面对聚光灯时越来越自信自如。看到这些变化,真是让人心里暖暖的。
当然啦,变化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。在总体的发展进步中,还是有一些地方在媒介应对上显得有点力不从心。有的地方政府忽视媒介,把网站当成摆设,很少更新;有的则躲避媒介,遇到问题就“躲猫猫”;还有的害怕媒介,把记者当成“找茬”的,动不动就“封、捂、堵、压、瞒”。这些做法可都不好哦。
其实,现在的媒介已经来到了双向交流的2.0时代,政府治理也同样进入了2.0时代。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靠高音喇叭、报纸刊物来传达信息了,现在更需要的是与民众进行互动和沟通。如果没有足够的媒介素养,只知道打压甚至封堵,那可就真的把“沟通”变成了“沟壑”了。
所以,舆情真的不是“敌情”,它是我们了解民情、体察民意的重要途径。媒体就像是社会的“晴雨表”,能够准确反映社会的热点和敏感问题。作为领导干部,我们应该珍惜这个“晴雨表”,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工作,而不是把它当成“麻烦源”来躲避或打压。
在面对社会转型、体制转轨、思想转变的大背景下,无论是解说政策、疏导情绪,还是沟通思想、促成共识,都需要媒体来主动设置议题、引导舆论。这也正是中央领导强调媒体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手段的原因。作为领导干部,我们必须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,做到善待、善用、善管媒体。
被各种信息和媒介包围的我们,更应该学会如何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,如何更好地利用媒介来推动工作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这个“媒体大舞台”上舞出更精彩的篇章。 |